首页 走进村落 藏品鉴赏 联系我们 进入主页 英文版 鉴藏论坛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7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9 22:40:05
【留言内容】

去年,有两个徒弟去上“蔡国声”的课,还是在浙江大学的培训班里,浙江大学的老师提出,想介绍我认识一下,最好陪他吃个饭,我不去。后来,我决定让徒弟带9件东西去给他看看。我关照了,只要他看懂一件至两件,我就去看他、拜访他。果然,不出所料,“蔡国声”一件都看不懂!居然是这样的水平!居然他也敢出来“混江湖”!太可笑了!这就是所谓的大师级专家!还常常在中央电视上露面的专家!文博专业上的“后继无人”太严重啦!还好,这是在家里出出丑!如果到国际上去,那丢人丢大了!
那一次,拿去的是良渚骨器、良渚玉器、良渚异型玉器、青铜剑,共9件。民间藏家花自己血汗钱一件一件买进来的东西,都会马马虎虎的吗?为什么我们藏友之间,都会看懂,而且都是异地的朋友,那都是有多年经验的“老江湖”了。社会上,对专家的质疑,一部分是专家们自己的责任,一部分就是这种不三不四的所谓专家惹的是非。
问题还有:浙江大学的文物鉴定培训班,怎么会去邀请这样的所谓专家?原来,浙江大学也是为了搞钱而“出此下策”。学校培养目标是什么?决定了培养方向。。。。。。。一系列的问题都包含在内了。
做学问都这样不干不净了,说什么好呢?咱们人微言轻,还是不予理睬的好!中国自有承受力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6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9 21:52:48
【留言内容】

想,才会去做
年轻时代也曾经憧憬未来:和哥哥姐姐一样上大学,当一个解放军,不要做到60岁退休,60岁以后当一个老师,要建立一个艺术学校,要写一本书,要选择一个80岁以后还可以做的工作。一个个的人生阶段任务,都在艰难的完成中。。。。。。这是我最庆幸自己的!除了没有生一个儿子外。
人的一生太短,稍纵即逝,没有再来过的机会。只有在老了的时候,才会感到时间的不可多得,不可浪费,不可虚度,最为珍贵。要在有限的时间段里完成特定的任务,不容易,所以,设计、规划、憧憬、理想、实践、验证、修改、弥补、改过、重来,就都在那么一点点时间段里,没有多的。对我们老百姓来讲·,生死、时间,是公正的!其他,都有不公正存在的可能。每天能够醒过来的实际,就是这样的严肃、无可商量,有时,是残酷的。除非了了,人可以一了百了,又回归公正。
想想现在的年轻人, 确实是环境恶劣,压力巨大。在经济大潮中,激烈的竞争是“你死我活”!人处在迷茫中,身还不知所措,一时间没有方向,挫折后没有目标,除了“发财”的思想是一致的目标外,却没有发财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差不多一致的。
回想自己离职以后,生活上,什么都要靠自己了,过去又没有从商 经验,毫无经济积累,没有一点点经济基础,旁人看了都感到害怕。那时,我的自我分析是老实的。我知道自家条件,短时间里,经济上很难有所大突破,但是,《白鹭画廊》开张的债务,又必须及时偿还,围绕任务、条件、能力,我天天想,天天想,什么也不做。一直到,想好了方案,决定了,再做,把自己一个人,当一支部队来看,来想,来做。一往无前的做,我完成了目标任务。沿用了这个行之有效的思路、方法、作风,在单干户的路上,我呼啸着前进!没有退缩过,因为已经没有了退路!人,可以是“置于死地而后生”的。当然,也需要志气、勇气、男人气!
还有不少的 任务没有完成,需要继续努力。需要继续想,尽管想,是主观的,但也是最可能动的!俗话说,“不想了,就真的老了。”
能够让主观的“想”,和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,需要做许多许多的事。需要自己解剖自己,自己分析自己,自己研究自己。用“顽强不屈”四个字,自己去创造客观条件,靠拢客观条件,符合客观条件,想,就有了希望,想,就可以成为现实。想,才会去做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5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9 21:50:51
【留言内容】

良渚先人的又一次被掳掠!
关于对良渚遗址的研究,国家专家们的研究,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,从各地的挑土烧砖、推土平地、大规模动土建设现象看,政府的这种行为,是没有得到专家们的阻止。因为,许多的良渚遗址,并没有在专家们“保护圈内”。专家们根本不知道哪里有遗址,哪里没有遗址?他们所知道的遗址,可能真的是“九牛一毛”。他们,其实真的是国家认可的“掘墓人”。哪里有“宝贝”出土,他们就涌向那里!而且,他们还不断“培训”出了一大批带专业的“盗墓贼”!
为什么这样说?也许因为他们怕苦,考古发掘中,有许多的“探方”、“探洞”,他们是叫“民工”打的。他们使用的,也是那把盗墓贼用的“洛阳铲”!什么叫“土层”?什么样的土层有遗址?他们在边上看看就都看会了!考古发掘工作结束,专家们回城去了,他们去哪里?他们会让自己失业吗?他们闲下来是没有钱拿的!南方的良渚遗址大量的被破坏,我看,肯定与这些“专业化”的盗墓贼“南下”有关。他们是一个产业链!是一支“专业化”的游击队!他们没有受到过“良渚遗址保护”的教育,他们胆子大,没有当地人的“坐牢”教训,他们独来独往,毫无牵挂,他们是晚上活动的,他们躲在暗里,他们又是一支“专业化”的、部队一样的盗墓贼。他们自然也是“穷凶极恶”的一帮人!你当地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控他们!说到底,是专家们的失职啊!
在毛主席时代,为什么没有人敢这样做?为什么同样的就是这些中国人?我们真的该如何是好?我,是怀念毛主席的!因为他,不为自己谋利益!他谋的是中国人的大利益!不是一小撮人的私利!看来,中国确实不大好办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4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9 21:49:45
【留言内容】

”以藏养藏是“不现实的
有朋友问我,对“良渚异型器”研究,有什么·重要的意义?
我说,太重要了!我都无法一下子说清楚!因为我们浙江省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大省 ,是良渚文化被首先发现的地方,良渚文化是以浙江良渚命名的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文化之一。现在已经成为“世界良渚学”,也就是说,是一门“显学”了!对良渚文化的研究,浙江应该走在前头。根据全国各地的良渚遗址出土文物看,已经前后有五十多种器型了。而“异型器”,即是“从来没有被考古发掘发现过的器型”!据我们民间了解,异型器的器型种类,将有数百种之多!对这些器型的确认、研究,意义“不言而喻”。它还可以说明,良渚文化实际上存在着丰富的内容,我们的研究,真的是“刚刚开始”。特别是良渚文化带有文字内容的器型,将会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认知的“界定”。比如,我们过去对文字字体的序列认知界定。中国文字的历史,将被向前推进2000年左右!在世界文化史上,也是个大事!
朋友说,你们就真的这样肯定自己的研究成果吗?
我说,是的。我们是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,长期从事着这个课题的研究,没有花国家的一分钱补助。假如我们错了,我们自己会公开认错!国家不会遭受损失。这是我们的底线!
所以,我还说过:民间收藏家同样是民族英雄!在民族利益面前,他们一直是“义无反顾”的冲锋队,敢死队、先锋队!他们同样是值得我们大家尊重、敬重、看重的!
现在,许多人把某些古董商人看做是成功的收藏家,这是误区。也是误导。
哪有那样的好事?收藏家,历来都是“含辛茹苦”的、“身无分文”的 、“一屁股两疙瘩”的、“举债累累”的,不是这种情况的,一般说,不会是真正的收藏家,更加不会是真正的大收藏家。像“马未都”这样的情况,最多是一位“精明的古董商人”。我是不欣赏他的。问题是我们的媒体欣赏,我们的官方欣赏而已。
要做学问,想搞课题研究,想研究出成果,要当收藏家,要当大收藏家,就必须有牺牲精神!就必须能够吃大苦,还必须“无怨无悔”才行!这是历史的经验。不可兼得的!就像参加共产党一样!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不要去参加共产党!参加了也是假的! 道理是不是一样的啊?我认为是一样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3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9 18:57:41
【留言内容】

关于神墩,一般人对此地名不以为然,我们在12年以前,研究有关“良渚文化地图上老地名”时,特别在收集“墩”名的时候,发现有“神墩”地名。我们几个,谁也没有到过“神墩”,也不了解“神墩”。但是,就凭这我们对良渚地形地貌的理解,我们对“神墩”地名展开了调查。在“神墩”的基本地望,我们走访了村里的老人,他们是知道“神墩”的。我们的谈话是提问式的。老人只要回答“是”,“不是”,在走访谈话以后,结论,是符合我们的预计的。
当年的“神墩”,古木参天、清水环绕。是有古庙的,僧尼众多,香火旺盛。有古银杏树数株,至于“寻根穷源”,就难于说清楚“神墩”来历了。不过,解放前还在的。现在自然已经“荡然无存”。
在老地名中,带有“墩”字的地名,一般都有良渚遗痕。我们可以从已经发现有良渚遗址的地名中进行“验证”。
地图上的地名,有许多是一模一样的,这也许可以说明,一样的地名,它们被命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。所命名的人,倒有可能是一样的族群。开拓,同样是需要时间的。对这方面的专门研究,好像还没有人做。
还有,现代人需要食盐,食盐在山区、丘陵、平原都离不开的,那么古代人也是一样的需要的,所以,一定存在一条“采盐之路”。“海盐”,是最简单的来源。在沿海,必须有“采盐点”,运输盐,需要一条运输线,人类的活动,必须有此内容。这个课题,从不见专家提及,但是,我们分析,一定存在的。部落分工,不可能没有这个重要的、不可缺失的、涉及部落生存需要的内容。我们希望从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去考虑自己研究的课题,这样,比较踏实。剥茧抽丝搞研究,也是一种好方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2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5 19:49:39
【留言内容】

良渚人远离故土以后要返回,在没有地貌参照物的古代,确实是一件难事!没有道路、房子、电线杆,一样的树木参天,一样的长草遍地,一样的飞禽走兽!要回到自己的部落,想想就难!怎么办?良渚人发明了玉琮!在玉琮的“圆”当中,用自己的眼光“锁定”一个星座!按照这个星座记忆的一步步接近,良渚人会找到自己的部落!当然,带在身上的玉琮是单节的,小型的。不信,你可以自己一试!能够让人们回到自己部落的玉琮,作为“礼地”的礼器是“名正言顺”的了!这是我研究良渚文化几十年的成果。也是和专家们观点不一致的地方。独立思考和注重实践是值得保护的!
良渚人的祭台,除了观察、记录了古代天文“年天数的原始资料”外,还用于宗教祭祀活动和生产指导活动。它应该有类似今天的“司令台”作用。在高高的祭台上,部落酋长可以根据部落需要,在每一年的特定日子里,站在这个祭台上,向各部落头领、部落族人“发号施令”,比如,告诉大伙什么时候可以“水稻播种”了!哪一天,是最后一天!万万不可错误!因为这是全部落生存的大事!
在以后的历朝历代,所有的“亭”、“台”、“楼”、“阁”、“坛”,它们的祖型是什么?是从什么建筑物演变过来的?
细看历史,夏朝开始,城池产生,采用的是良渚部落的夯土技术、壕沟技术、杆栏式建筑、开井技术,那都是良渚部落的“生产技术专利”!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夏朝以前的北方,都没有这种先进的技术现象,而良渚部落早已经运用自如近1100了!
学术界好不容易突破了“黄河中心论”和“中原文化中心论”,认识到“良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”。这是很艰难的事。因为学者要放弃自己所学的以往,重新认识一个文化现象,自然是痛苦的。有不少的专家可能到现在都不愿意这样认识问题。对良渚文化的认识不足,是正常的,是需要时间的。人们的潜意识里,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一下子解决不了。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些人自己认识。因为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深入,更多的新问题接踵而来了,谁不跟上就会被自己的成见淘汰了!
良渚文化被定为“史前文化”,其实是无可奈何的“正确”,因为历史学家是依据考古实物的佐证来划定的“史前文化”,没有实物证据时候,就只好这样划分。现在,良渚文字发现了,不是几个,而是“一批”! 当然,这个“一批”还是有限的。需要时间去发现、整理。等到良渚文字被一一破译,良渚“史前文化”,就要改为良渚是“有史记载的文化了”! 考古学中的理论研究,应该是值得重视的,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论,才能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。民间藏家看来并不落后。能够用历史的“蛛丝马迹”,确认理论的存在依据,并且在实践中细心查找,剥茧抽丝,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!需要向努力坚持探索中国良渚文字的所有藏家致敬!.
对甲骨文的了解、认知,我虽然是起步晚了,但也不要紧,能参与就可以了。生命有限,学海无涯。甲骨文一般指“殷商甲骨文”,比殷商早的甲骨文很少见于报道。和出土文物一样,“夏”的文字也几乎没有资料可寻。(刘凤君老师发现的“昌乐骨刻文”例外。)再往前,是良渚文化时期,按照“倒退法”,从理论上研究文字,我们是可以追溯到夏以前的。“良渚文化时期”就跳入了人们的眼前。虽然众多的专家是不会注目这个课题的,因为它失去了他们认为的“依托”,是不可思议的,不敢去想的。万一错误,担当不起。哈哈哈!专家就是专家啊!没办法的。我们属于业余爱好者,错了也不怕,也没有“难为情”的说法,所以说,民间藏家比专家少保守思想,敢想敢说,只要有实物依托。任何学者、专家,研究古代文化,尤其是文字一类的,失去实物的佐证,是没有一点点说服力的,哪怕资格再老、权威再高。
“乡党聚齿,朝廷聚甲”,科学,是依靠数字化来解决争论的。鉴定,也是一门科学。
良渚文化的专家研究队伍,北方比南方小,红山文化的专家研究队伍,南方比北方的小,这可能是一个地域性差距。这个现象在民间收藏家队伍里,好像反而不是十分的严重。作为学术研究,我认为,地域差距不应该成为鉴定能力落后的理由。想一想国际上的专家,他们的地域跨度更大!这种差距的存在,其实反映了我们的学术研究思路存在问题!在地域差距的影响下,往往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对自己参与的考古发掘实物会看的,不是自己参与考古发掘的实物就不敢确认了!这是一个几乎普遍的现象,十分可惜!说得不好听一点,这样的专家,就像功课不好的学生,专业不巩固造成的!不知道专家会接受这样的批评否?当然,专家们的专业不巩固还有其他的领导原因。比如:早几年的“俞新伟现象”就是!
俞新伟是一个嘉兴小年轻,做一点生意,喜欢收藏,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藏品有条件的捐赠给了嘉兴博物馆,开始大家很高兴。后来,大领导一看,民间收藏怎么会有那么完整的系列的历史文物啊?一找原因,那就说明你们当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啊!要不然,文物是哪里来的?结果,抄家、逮人,成了“俞新伟现象”。中国的事情啊就是这样被搞成一锅粥的!
没有正确的理论,没有正确的政策,没有正确的策略。还是封建主义的残余思路。地方的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!民间收藏还想是要姓“共”。这,合乎潮流吗?
我们中国人,其实,人,都是国家的!所有的一切,都是国家的!生老病死是国家的。只是近来的日子里,农民土地分到户了,工人产量承包到组了,居民房子要自己买了,上学读书、看病吃药、毕业分配、结婚住房、都要自己想办法了!国家,其实是把我们一脚踢了!国家,承担的是什么呢?社会主义制度,承担的是什么呢?简称就是“一锅粥”。里面还有老鼠屎啊!
想在遥远的地方留一点自己的寄托,5300年的良渚文化啊,其实也脱离不了尘世间的喧嚣!没有办法!目光,自然的投向了深空,所以,我看到了北斗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30 条
标题: 聚沙成塔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3 23:06:58
【留言内容】

朋友问我,中了大奖先做啥?我说,先把市场上的良渚文化陶器、骨器、玉器都买回来,全部做好锦盒,不让这些珍贵文物在江湖上漂荡,再遭受损失。
是啊!祖先留下的宝贝,特别在专家们的误导下,已经吃尽苦头了!太不应该了!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感到难过!一定要给流散文物争取到一个好的归宿!这是民间收藏家的历史责任!
真诚善良美好的愿望,会实现的!我相信!朋友也相信!远古文化博物馆这两年的艰难前进,正说明一个好的开端!有这样的愿望,就会有相应的努力!看到了这样的方向,就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其中!在钱和物的面前,人心更为重要,没有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不会做好这个事情的。依靠着众多朋友们的厚爱,我远古文化博物馆一年承担着30万的支付!这不是力量吗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229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8/3 20:27:30
【留言内容】

社会上好多人,看不好或不看好良渚玉器的主要原因是:给看的人根本就不想给你好好看!所以,通通枪毙!以此来显出他“高深莫测,很有水平”,言外之意是“良渚文化玉器是你普通人轻易可以看到、得到的吗?”既没有理论依据,也没有实际比对,都是“”空对空“、”假大空“!因为大多数专家也没有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依据。做生意的老板就无所谓的啦!这是目前良渚文化研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遗憾!
为什么鉴定良渚玉器一定要有“地层依据”?为什么一定要有“出土伴随物”?为什么离开了考古发掘的这些条件,专家就不会鉴定了?那么,国外的专家是怎么样的条件进行良渚玉器鉴定的?他们有“地层依据”吗?他们有“出土伴随物”吗?他们和中国的收藏家差不多一样的条件!
鉴定一个人的身份,可以通过“DNA”检测,也可以通过亲人认定。目击者指认。不是非一定要通过“DNA”确认才是唯一科学的!不了解或者错误了解了“DNA”样本,你就是通过“DNA”检测了,结论也是错误的!那你相信亲人认定?还是目击者指认?还是通过“DNA”检测的结论?在没有“DNA”检测以前,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?其实是不用回答的。
真正的专家,应该是在各种条件下,尤其是困难的条件下,都能够正确的迅速判断,及时的做出正确结论,一般人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,这才是专家水平!这才是专家能力!搞了半天还不及我业余水平的,这叫什么专家啊!丢大人了!


上一页 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  下一页

共21页 当前第4页  
| 第 | 首页 | 未页 | 最新留言 |
 
   

在这里您可以自由发表任何想法和观点。咨询电话:0571-69899368

发表留言
标题:
*
留言内容:
*
姓名:
电子邮件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  

 
©2008 DaShi Cun Allrights Reserved 中文域名:www.大石村.com 英文域名:www.dashivillage.com E-Mail:manager@dashivilla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