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渚人远离故土以后要返回,在没有地貌参照物的古代,确实是一件难事!没有道路、房子、电线杆,一样的树木参天,一样的长草遍地,一样的飞禽走兽!要回到自己的部落,想想就难!怎么办?良渚人发明了玉琮!在玉琮的“圆”当中,用自己的眼光“锁定”一个星座!按照这个星座记忆的一步步接近,良渚人会找到自己的部落!当然,带在身上的玉琮是单节的,小型的。不信,你可以自己一试!能够让人们回到自己部落的玉琮,作为“礼地”的礼器是“名正言顺”的了!这是我研究良渚文化几十年的成果。也是和专家们观点不一致的地方。独立思考和注重实践是值得保护的!
良渚人的祭台,除了观察、记录了古代天文“年天数的原始资料”外,还用于宗教祭祀活动和生产指导活动。它应该有类似今天的“司令台”作用。在高高的祭台上,部落酋长可以根据部落需要,在每一年的特定日子里,站在这个祭台上,向各部落头领、部落族人“发号施令”,比如,告诉大伙什么时候可以“水稻播种”了!哪一天,是最后一天!万万不可错误!因为这是全部落生存的大事!
在以后的历朝历代,所有的“亭”、“台”、“楼”、“阁”、“坛”,它们的祖型是什么?是从什么建筑物演变过来的?
细看历史,夏朝开始,城池产生,采用的是良渚部落的夯土技术、壕沟技术、杆栏式建筑、开井技术,那都是良渚部落的“生产技术专利”!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夏朝以前的北方,都没有这种先进的技术现象,而良渚部落早已经运用自如近1100了!
学术界好不容易突破了“黄河中心论”和“中原文化中心论”,认识到“良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”。这是很艰难的事。因为学者要放弃自己所学的以往,重新认识一个文化现象,自然是痛苦的。有不少的专家可能到现在都不愿意这样认识问题。对良渚文化的认识不足,是正常的,是需要时间的。人们的潜意识里,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一下子解决不了。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些人自己认识。因为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深入,更多的新问题接踵而来了,谁不跟上就会被自己的成见淘汰了!
良渚文化被定为“史前文化”,其实是无可奈何的“正确”,因为历史学家是依据考古实物的佐证来划定的“史前文化”,没有实物证据时候,就只好这样划分。现在,良渚文字发现了,不是几个,而是“一批”! 当然,这个“一批”还是有限的。需要时间去发现、整理。等到良渚文字被一一破译,良渚“史前文化”,就要改为良渚是“有史记载的文化了”! 考古学中的理论研究,应该是值得重视的,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论,才能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。民间藏家看来并不落后。能够用历史的“蛛丝马迹”,确认理论的存在依据,并且在实践中细心查找,剥茧抽丝,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!需要向努力坚持探索中国良渚文字的所有藏家致敬!.
对甲骨文的了解、认知,我虽然是起步晚了,但也不要紧,能参与就可以了。生命有限,学海无涯。甲骨文一般指“殷商甲骨文”,比殷商早的甲骨文很少见于报道。和出土文物一样,“夏”的文字也几乎没有资料可寻。(刘凤君老师发现的“昌乐骨刻文”例外。)再往前,是良渚文化时期,按照“倒退法”,从理论上研究文字,我们是可以追溯到夏以前的。“良渚文化时期”就跳入了人们的眼前。虽然众多的专家是不会注目这个课题的,因为它失去了他们认为的“依托”,是不可思议的,不敢去想的。万一错误,担当不起。哈哈哈!专家就是专家啊!没办法的。我们属于业余爱好者,错了也不怕,也没有“难为情”的说法,所以说,民间藏家比专家少保守思想,敢想敢说,只要有实物依托。任何学者、专家,研究古代文化,尤其是文字一类的,失去实物的佐证,是没有一点点说服力的,哪怕资格再老、权威再高。
“乡党聚齿,朝廷聚甲”,科学,是依靠数字化来解决争论的。鉴定,也是一门科学。
良渚文化的专家研究队伍,北方比南方小,红山文化的专家研究队伍,南方比北方的小,这可能是一个地域性差距。这个现象在民间收藏家队伍里,好像反而不是十分的严重。作为学术研究,我认为,地域差距不应该成为鉴定能力落后的理由。想一想国际上的专家,他们的地域跨度更大!这种差距的存在,其实反映了我们的学术研究思路存在问题!在地域差距的影响下,往往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对自己参与的考古发掘实物会看的,不是自己参与考古发掘的实物就不敢确认了!这是一个几乎普遍的现象,十分可惜!说得不好听一点,这样的专家,就像功课不好的学生,专业不巩固造成的!不知道专家会接受这样的批评否?当然,专家们的专业不巩固还有其他的领导原因。比如:早几年的“俞新伟现象”就是!
俞新伟是一个嘉兴小年轻,做一点生意,喜欢收藏,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藏品有条件的捐赠给了嘉兴博物馆,开始大家很高兴。后来,大领导一看,民间收藏怎么会有那么完整的系列的历史文物啊?一找原因,那就说明你们当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做好啊!要不然,文物是哪里来的?结果,抄家、逮人,成了“俞新伟现象”。中国的事情啊就是这样被搞成一锅粥的!
没有正确的理论,没有正确的政策,没有正确的策略。还是封建主义的残余思路。地方的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!民间收藏还想是要姓“共”。这,合乎潮流吗?
我们中国人,其实,人,都是国家的!所有的一切,都是国家的!生老病死是国家的。只是近来的日子里,农民土地分到户了,工人产量承包到组了,居民房子要自己买了,上学读书、看病吃药、毕业分配、结婚住房、都要自己想办法了!国家,其实是把我们一脚踢了!国家,承担的是什么呢?社会主义制度,承担的是什么呢?简称就是“一锅粥”。里面还有老鼠屎啊!
想在遥远的地方留一点自己的寄托,5300年的良渚文化啊,其实也脱离不了尘世间的喧嚣!没有办法!目光,自然的投向了深空,所以,我看到了北斗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