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走进村落 藏品鉴赏 联系我们 进入主页 英文版 鉴藏论坛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95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8 22:59:17
【留言内容】

十多年前我曾经对人说过,研究良渚文化,我是跳跃式的,不局限于一个方面,会联系到的有方方面面。“商通良渚夏连周”,就是我在那个时候提出的。我们通过比较参阅的,不仅仅是良渚文化陶器或玉器,还是骨器,而是把良渚器物内容放在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,利用时间段,一一去验证,通盘的考虑。比如: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创立的内容之种种,稻作文化、犁耕技术、丝绸文化、接桑饲蚕、夯土技术、有段石锛、榫卯结构、杆栏式建筑、水井开凿、薄胎陶器、陶鬶陶釜、天文历法、数理算术、原创文字、钟鼓琴箫。。。。。。无一不对商文化产生巨大影响!其大部分内容在夏朝的区域是前所未有过的!自从夏以后才有的历史现状实际,说明了良渚文化内容的异地出现,是良渚文化的自然延续,不过,在其本地,却统一缺失了一个夏朝的时间段,属于“移位”出现了!当然,这种良渚文化的自然延续是无法带有原有良渚部落的意识因素的,完全是一种生产、生活、技术性的东西,没有上层建筑领域所冲突的内容!良渚文化的所谓“消失”,其实到现在都没有正确结论。这是研究者的观念问题。用静止的观点看历史,用静止的观点看实物,都一样会看错。良渚文化的部落大联盟,是被禹所掳掠后而在本地区出现断层的!她没有“消亡”!而是异地出现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94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7:41:06
【留言内容】

古代天文学的直接服务对象之一是部落人口的吃饭问题,应该是农业生产____水稻的日照度控制需要。年历的得到,是无数个观测数据的结果。古人为什么要修改历法?365天的年天数,是计算得来的!不容易的!全靠原始工具不要说,都是原创的思路、方法、数据、结果。由于时间的遥远过去,我们很难有现成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这个大事。但是按照倒退法,我们又可以“依稀”感悟到古人的实践。甲骨文当中的“星”字,就是一个个观测点的表达!日、月的文字表示,也十分的形象!相信良渚文化玉器中,一定有实际的天文工具在!玉琮、玉璧、玉圭、玉垂、“玉纺轮”,这五样,起码有天文工具的含义存在。地位的崇高是有来头的!是所有的族人都公认的!不是某一代人、某一个人说了算的。上海富泉山的“土金字塔”,长加宽乘于2加高度(应该有水土流失的部分),是中国人的年天数!这和玛雅人的“金字塔”代表玛雅人的年天数一样的意义!一样的形式!已经是很说明问题的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93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7:10:52
【留言内容】

良渚人远离故土以后要返回,在没有地貌参照物的古代,确实是一件难事!没有道路、房子、电线杆,一样的树木参天,一样的长草遍地,一样的飞禽走兽!要回到自己的部落,想想就难!怎么办?良渚人发明了玉琮!在玉琮的“圆”当中,用自己的眼光“锁定”一个星座!按照这个星座记忆的一步步接近,良渚人会找到自己的部落!当然,带在身上的玉琮是单节的,小型的。不信,你可以自己一试!能够让人们回到自己部落的玉琮,作为“礼地”的礼器是“名正言顺”的了!这是我研究良渚文化几十年的成果。也是和专家们观点不一致的地方。独立思考和注重实践是值得保护的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89 条
标题:
【作者】管理员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6:23:35
【留言内容】

为什么良渚人要观察天文?那,是生存的需要!是在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水稻的所需正确时机的需要,也就是说,水稻的日照度极限需要。不了解太阳的活动规律,就无法知道水稻的日照度极限。失却了播种时机,良渚人将要面临“全年颗粒无收”的悲惨!部落生存要发生大问题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88 条
标题:
【作者】管理员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6:21:45
【留言内容】

过年了,都一样。世界再大,回我小家!这个现象,其实是血亲的原因。能够突破血亲相聚是一种超越!社会上,乞丐做到了!流浪汉做到了!罪犯做到了!各种驾驶员、服务员做到了!我也做到了!高层领导做到了!部队的所有将士做到了!做到了的,还有几人?寂静的冬夜让我头脑清新、清晰、清醒,周边的节日喧闹,不会叫我轻信、怀念、追逐。春去冬来,冬来春去,自然而然。凡人在,皆会变,课题不变,青铜器不变,石头不变!即使变,我也能够看懂。这是二十年前的认知,至今未变。是成功也是失败。都成功是不可能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87 条
标题:
【作者】管理员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6:18:51
【留言内容】

回家过年这个习俗,中国到底延续了多少代多少年?我认为:在家庭产生以前就存在了,那就是部落时代——良渚文化时期。良渚人要从遥远的地方,在春节前回到自己的部落,全靠走路的!指引他们正确方向的是单节玉琮!玉琮是当年的“北斗”定位器。这是我的研究成果。据史料记载,玉琮是礼地的礼器。为什么是是礼地的礼器?没有解释。“地”其实是有所指的,指的就是土地吗?不是!而是故乡的土地,是自己的出生地!玉琮作为外出回归的“观察星座定位器”,犹如今天的“北斗”一样!所以具有“崇高的地位”,就不是奇怪的了。玉璧是礼天的礼器,这个“天”,也是有所指的,它指的是太阳。是白天太阳运行的轨迹。通过一个小玉璧的玉针,尖端上有一个小孔的垂线,在大玉璧上看到垂线阴影的变化轨迹,就可以记录,知道太阳的运行规律,比如,太阳升起,太阳落下,太阳正中。正中为午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85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11 16:12:25
【留言内容】

悠久的中国历史有许多的“迷”,要解开一个都不容易!对年轻人来说,是好事!因为年轻,有时间对付课题研究。“英雄有用武之地”啊。“倒计时”生存的我就不一样了,没有很多的余地了,这是最可怕的情况。也许会“半途而废”,那不是我的本意。自然规律而已。中国文字,不是从象形文字、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草书,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过来的!以前的教学有错误。在实物面前,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。可惜,老师们那么高的年龄了,恐怕没有这个精力参与研讨了。遇不遇,时也。随缘了。没有办法的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 184 条
【作者】徐国元【发表时间】2013/2/3 13:21:25
【留言内容】

中国美术学院搞书法研究的老师,沙孟海走了、陆维钊走了、刘江老师也85了,章租安也年纪大了,年轻一点的王冬龄、陈振濂、韩天墉、白砥等,似乎不关注文字的远古历史。据说,曹锦炎是研究甲骨文出身的,也没有机会见面。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甲骨文祖型已经7年了,虽然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杨培均的确认,也是“孤掌难鸣”,没有进展。原本想2012年开一个学术研讨会,专门对甲骨文祖型进行一次研讨,可惜,条件不成熟,推迟了。近来有藏友带上实物给我看,也是良渚文化的玉器,上面刻有两面文字!十分难得!十分珍贵!好几个藏友都有这类实物收藏。作为国家,作为专家,为什么不能够正视民间的藏品?而一定要那样的“不屑一顾”?真的想不明白!我们自己祖先的东西,难道真的要在将来让外国人来鉴定吗?那么多的读书人,国家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一点点专业人员,起码要对祖先负责啊!如何开展工作?如何进行研究?确实感到“力不从心”!5300年的文字被发现了!却在那里“静静的等待”!能不急吗?!


上一页 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  下一页

共21页 当前第8页  
| 第 | 首页 | 未页 | 最新留言 |
 
   

在这里您可以自由发表任何想法和观点。咨询电话:0571-69899368

发表留言
标题:
*
留言内容:
*
姓名:
电子邮件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  

 
©2008 DaShi Cun Allrights Reserved 中文域名:www.大石村.com 英文域名:www.dashivillage.com E-Mail:manager@dashivillage.com